汽车芯片站在市场之巅

日期:2023-11-23 作者:超级管理员 返回列表

英飞凌工厂洁净室

得益于汽车芯片等业务的优异表现,英飞凌日前上调了2023财年第二季度及全年的业绩展望。意法半导体(ST)、恩智浦、德州仪器等企业的汽车芯片业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市场分析机构techinsights 预估,2022年全球汽车芯片收入为5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4%。但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仍然存在结构性错配,各大厂商纷纷调整产能布局,抢占新一轮市场回暖的战略制高点。

半导体厂商汽车芯片业务表现良好

汽车芯片相关业务已成为全球头部半导体厂商业绩增长的主力。据悉,意法半导体(ST)2022全年营收增长26.4%,达到161.3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从去年的19.0%增长到27.5%,净利润增长一倍,达到39.6亿美元。2023全年的营收目标在168亿~178亿美元。其中,汽车和分立器件产品部(ADG)贡献了ST 2022年总收入的30%以上,汽车业务是ST实现200亿美元营收目标的核心。

ST汽车芯片产品图

“有许多积极趋势正在推动整车半导体含量增加。”意法半导体汽车和分立器件产品部市场总监付志凯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这些趋势包括汽车销量在疫情期间放缓后复苏增长;芯片在传统汽车应用中的普及率增加;汽车功能和安全性升级,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舒适性的新功能,具备冗余安全性和更严格的容错要求;以及汽车电气化和数字化的颠覆性趋势。

恩智浦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为33.12亿美元,同比增长9%,超出市场预期;净利润为7.34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车用芯片营收年增17%至18.05亿美元,营收占比升至54.5%。恩智浦2022全年营收为1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净利润为28.33亿美元,同比增长48.6%。

恩智浦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推动车内产品需求加速增长,OEM在产能有限时优先生产高端产品,因此恩智浦汽车业务有着良好表现。

英飞凌此前发布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实现营收39.51亿欧元,利润为11.07亿欧元,环比增长4.6%。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负责人潘大伟对记者表示,得益于低碳化和数字化,英飞凌的营收在过去五年高速增长。

德州仪器(TI)2022年车载业务收入达到50亿美元,其中在电源管理IC领域拥有绝对压倒性优势,市场占有率估计超过60%。电动汽车对电源管理IC需求旺盛,推动德州仪器汽车业务飞速成长。

“随着智能化、电气化发展,作为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兴领域的核心零部件,汽车芯片的需求增长非常迅猛。”德州仪器ADAS系统总经理Miro Adzan对记者表示,作为TI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2022年汽车板块占TI总营收约25%。

汽车芯片结构性短缺现象还会持续

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全面短缺后,汽车芯片的供应情况已经出现了新变化,结构性短缺是目前汽车芯片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纳芯微电子副总裁姚迪对记者说,从半导体整个产业环节上来看,封装测试产能已经在全面缓解。同时,晶圆产能需求也出现了分化,比如汽车芯片中用到的低压工艺晶圆产能供应短缺现象目前已经全面缓解,现在具备高压BCD工艺和功率器件工艺的晶圆产能仍然比较缺乏。

纳芯微苏州实验室

“这种结构性短缺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和泛能源行业对特定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另外,在近期之内,汽车芯片在一些特定工艺节点上的产能扩张赶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也导致了汽车芯片的结构性短缺。”基于此,姚迪认为,这种结构性短缺现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具体来看,一方面,近年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脚步迅速加快,市场对高压特殊工艺的芯需求在快速增长。然而,相应高压特殊工艺产能却没办法快速得到扩产,这也使得供给侧出现结构性供应压力。另一方面,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给国内整车厂带来了新机遇,很多新的整车厂玩家纷纷入局参与竞争。然而,有限的市场容量无法容纳过多数量厂家。这导致整体供应链中的需求以高于实际需求的形式被成倍放大,这导致半导体这一汽车产业链中的上游环节也受到影响。

付志凯从产能角度谈道,受整车半导体含量增加的非线性趋势影响,全球汽车半导体产能正在推动装机率和投资规模增长。此外,追求创新,尤其是追求更小技术节点,需要更大规模的投资,推动研发和晶圆厂模块建设成本持续增加。

“分析机构预测,在汽车行业,必须在两个维度取得进展才能缩小全球半导体需求与产能的缺口。”付志凯表示,一个是重新分配现有产能,把其他行业的产能分配给汽车;另一个是提出有吸引力的投资方案,提高汽车芯片在相关技术节点上的产能。

ST汽车芯片产品图

在预见到这一需求后,ST迅速采取行动,但建设新厂需要时间。付志凯说,ST在过去 4 年中增加了资本支出,重点放在战略投资上。2023年,ST计划资本支出约40亿美元,其中约 80%用于提高300毫米晶圆厂和碳化硅工厂的产能,包括碳化硅衬底制造厂建设计划。剩余20%用于技术研发,以及制造设备、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效率改进,计划于2027年实现碳中和计划。还将用于晶圆厂、封测制造厂扩产和技术组合调整。

各大厂商优化布局汽车芯片产能

各半导体厂商正通过各种举措,不断优化布局汽车芯片产能。

潘大伟介绍,英飞凌2022年宣布将在德国德累斯顿投资50亿欧元扩大300毫米晶圆制造能力;2018年宣布在奥地利菲拉赫新建一座300毫米薄晶圆功率半导体芯片工厂,该项目已于2021年投产;2022年,英飞凌也宣布在马来西亚居林工厂建设第三个厂区,预计于2024年投产。在19个不同的生产基地中,中国无锡的工厂在未来五年会进一步加大生产能力、提升本地采购能力。

德州仪器AWR2944 评估模块

德州仪器将重点聚焦驾驶辅助系统、下一代半自动和自动驾驶系统等领域。Miro Adzan表示,新推出的AM6xA处理器系列集成了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功能,补充了德州仪器专用于视觉处理的可扩展SoC产品。德州仪器去年推出的车载毫米波雷达传感器AWR2944,集成了4个发送器,比现有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分辨率高33%,可使车辆更清晰地探测障碍物并避免碰撞,并且其独特的硬件配置可提供基于多普勒分多址技术 (DDMA) 的信号处理能力,从而可在探测距离比之前远40%的条件下感知迎面驶来的车辆,为汽车制造商改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的物体感应能力提供更多可能。

新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和网络互联方案广泛采用MCU/SoC芯片,数字化到来比预期更快。在此背景下,ST 正在大力投资扩建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付志凯表示,到2025年,ST计划将 300mm产能扩大一倍,通过内部垂直整合衬底制造业务,加强外部与代工厂合作,扩大 SiC和 GaN产能。2022 年—2025 年,ST将把碳化硅晶圆产能提高1.5倍,大幅提高意大利和新加坡晶圆厂产能,以及中国和摩洛哥的封测厂产能。

ST汽车芯片产品图

除扩大产能之外,ST 还在大力投资技术创新。付志凯说,ST在IGBT领域有扎实投入,还为市场提供各类碳化硅MOSFET和二极管功率产品。这包括ST已经量产的、支持650V至1700V的第三代 SiC MOSFET;正在认可中的第四代SiC MOSFET;已规划的第五代SiC MOSFET将引领一系列创新,包括颠覆性晶圆制造概念,辅以创新、灵活的封装、模块和芯片。

对于国内厂商代表,汽车市场同样是纳芯微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谈及如何布局汽车芯片产能,姚迪表示,进一步加强与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的深度协同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与重要晶圆合作伙伴保持紧密沟通,协同推动产能、工艺平台结构性调整,并通过战略合作方式来确保未来供应保障;另一方面,还要与重要客户持续保持高频、高效沟通,确保及时捕捉前端市场变化。

在后道封测端,除高效协同之外,还要持续关注汽车半导体封测环节的关键瓶颈点,比如三温测试产能。因此,在测试系统方面,将积极地与封测合作伙伴保持沟通,确保汽车芯片按时交付。


返回列表